联系电话:0512-57519930
行业快讯
协会新闻
行业快讯
协会通知

海绵城市让昆山更会“呼吸”

发布时间:2020-01-07 作者:昆山市房地产业协会 阅读次数:645

目前,我国99%的城市都是快排模式,雨水落到硬化地面只能从管道中集中快排。大多数城市都出现过“逢雨必涝、雨后即旱”的现象,而且许多严重缺水的城市就这么让70%的雨水白白流失了,因此,海绵城市的理念进入了大众视野。

“依水而居、因水而兴” 的昆山,积淀了独特的水乡文化,形成了以“小桥流水人家”为代表的特色风貌。作为江南水乡城市,昆山更加注重水生态、水文化,着力提升水环境,保障水安全。通过海绵系统整体设计,保护项目排水防涝安全,削减面源污染,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降低项目开发对水文和水环境的影响。实现居住社区、商业中心、公共公园等多功能片区内雨水收集、净化功能、景观效果等综合功能。

立足昆山多元实践,打造海绵城市创新示范基地

在水资源综合管理利用中,昆山早在2009年就开始了海绵城市项目的探索实践,2011年起与澳大利亚国家水敏型城市合作研究中心(CRC)合作探索应用水敏型城市设计技术;2014年,双方签订框架协议,合作打造海绵技术“孵化器”。昆山的海绵城市建设“起步早、种类全”,通过国际化合作、多样化实践、本土化创新,已建、在建海绵城市项目35个,涉及城市公共空间、社区景观、水源地保护、农业产业等多种类型,其中中环高架雨水综合处理系统为国内首个城市高架整体应用海绵技术案例,悦丰岛有机农场项目被住建部专家称为丰富了中国生态园林形式、内涵的重要实践。

2016年,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昆山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昆山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全面推广海绵城市建设,昆山也成为江苏省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2016年,昆山市委托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着手研究编制《昆山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在昆山海绵城市建设“十步走”策略的基础上,经过现场调研、资料收集、研究探讨等,历时两年编制完成。

《昆山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紧密结合昆山独特的圩区排水特征和水系统需求,以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为主,实现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的综合提升为目标,基于现有实践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全过程径流控制策略”“圩区循环策略”等综合策略,构建了多层级、多目标的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昆山海绵城市建设将充分利用城市绿色空间,规划建设公共海绵空间,为周边用地或圩区提供滞蓄、净化服务功能。目前,昆山已建、在建海绵城市项目近百个,涉及公园绿地、城市公建、住宅小区、道路建设等多个类别。

创新理念积极建设,城投公司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作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领头企业,昆山城投公司始终秉承担当、创新的理念,在海绵城市建设、绿色建筑、有机生态种植等领域创新思路和工作举措,努力培育城市可持续发展新亮点。

为改善昆山水环境,城投公司从2012年起与澳洲国家水敏型城市合作研究中心及国内各设计院共同合作,研究关于减少雨水径流污染、雨水资源化利用、降低城市内涝频率等问题,并结合昆山实际情况,巧妙利用城市自我更新的过程和老旧基础设施升级来进行局部“海绵体”翻新,统筹开发雨水系统,避免资源浪费。已完工的海绵城市示范项目主要有文化艺术中心、湖滨路、康居公园、悦丰岛有机农场、星溪公园、西部高级中学景观等。此外,目前在建的中环景观生态修复工程、江南理想小区、森林公园改造、新城路北延景观等项目均引入了海绵城市相关技术。

中环景观生态修复工程将生态设计与景观设计有机结合,使其成为城市雨洪功能与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复合体,通过雨水滞留反应器等生态设计手法,加强城市生态的新陈代谢与自然运作。其海绵设施规模约3.7万平方米,服务面积达75万平方米,最大处理能力约63900吨/天。

文化艺术中心东侧广场水景设计有旱喷、浅水湿地池、倒影池、特色水池、市政河道等,想必这些市民朋友们都不陌生,其中浅水湿地池契合海绵城市的理念,利用收集的雨水进行了生态景观处理,既满足了生态需要也符合了景观美化要求。项目主要通过雨水管网收集后排入广场内人工湿地,经人工湿地处理后就近排入河道,并设置非降雨时期循环处理设施,完美地将水体净化设施与景观水体结合到了一起。文化艺术中心雨水处理系统主要由雨水收集系统、进水系统、生态处理系统、循环系统、雨水利用系统、溢流保护系统组成,设计规模约1000平方米,服务面积约12000平方米,最大处理能力为100吨/天。经测试,目前固体悬浮物去除率约为80%,总氮去除率约为50%,总磷去除率约为70%。海绵体供应水体与自来水供应水体相比,后期的维护工作及成本大大降低。

康居公园位于前进西路北侧,思常路西侧,新江南生活荟商业街东侧,项目占地面积2.58万平方米。公园内景观设计以植物造景为主,雨水收集系统结合生态湿地的理念,进行优化设计,也正符合海绵城市的要求。康居公园雨水处理设施规模约500平方米,主要服务于公园内景观水体处理,最大处理能力为50吨/天,固体悬浮物去除率可达85%,总氮去除率可达50%,总磷去除率可达50%,主要由水系循环系统,生态处理系统及景观水体系统组成。

湖滨路位于阳澄湖东侧,傀儡湖西侧,总体呈南北走向,道路总长约2860米。 因湖滨路为机动车道路,易带来重金属污染,雨水将道路的重金属带入周边的水系中会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我们引进了澳洲的雨水生态处理系统,在雨水汇入河流水系前,通过生态雨水滞留反应器过滤,将污染物降低,减少水质的污染。湖滨路雨水处理系统总占地面积约1700平方米,服务面积约38500平方米,主要由滞留层、过滤层、过渡层、保水层、排水层、防水层组成,最大处理能力约3825吨/天,能在一定程度上除去雨水中的固体悬浮物、总氮、总氮等,其中固体悬浮物去除率达95%。

江南理想海绵景观不仅增加了小区的科普性,也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通过海绵系统整体设计,保护项目排水防涝安全,削减面源污染,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降低项目开发对水文和水环境的影响。实现居住社区、商业中心、公共公园等多功能片区内雨水收集、净化功能、景观效果等综合功能。同时,利用建筑屋面雨水,经处理型湿地净化后作为庭园水景用水;利用微地形的塑造,创造雨水滞留区,尽量减少不透水区域的面积;进行植物选配,测试湿地植物在高楼层的阴影限制下,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状况。

尊重自然深化合作,全市区域融入“海绵”理念

其实,在昆山,各区镇也尝试运用“海绵”理念打造公园绿地、住宅小区等。庄巷生态公园位于千灯镇工业区内,设计中,这个公园充分考虑公园的生态效益,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在今年计划改造的7个老小区中,游方弄和红峰二村四区两个小区作为试点,植入“海绵”城市理念,加强老小区的排水防涝能力,促进雨水资源的净化和再利用。

而作为全国首例高架雨水处理系统,昆山中环高架雨水处理系统,将生态设计与景观设计有机结合,根据已建排水设施,结合生态修复工程,将沿线高架雨水因地制宜地采用雨水花园、人工湿地、蓝绿走廊(河岸沼泽森林、陆地森林)、生态梯度带等比较常见的几种形式进行处理,利用地区的生态景观带将海绵型城市排水系统与生态修复整合,在建设优美的景观形态的同时,改善城市水环境,修复城市生态系统,增加城市的宜居性。

昆山的海绵城市建设,按照“十步走”的策略推进。目前,海绵技术运用到不同项目、跟踪监测积累数据、深入国际化合作完善技术力量、强化本土团队能力建设、由点及线建立生态基础设施网络、由线到面推动圩区基本单元更新、制度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建立海绵城市综合示范区、探索建设运营模式与产业化发展路径,这“九步”已经基本完成。最后一步,就是全面推广海绵城市建设。

昆山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保护原有河流、湖泊、湿地、沟渠等生态敏感区,对已经受到破坏的水体和其他自然环境运用生态的手段进行恢复,真正实现了“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让自然做功,尊重自然规律、自然过程”。